本网讯(通讯员 乔淼 张霞)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心理育人能力,4月8日,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咨询委员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戴正清教授一行4人赴襄阳市樊城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专题调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座谈交流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剖析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破解教育实践难题,为基层学校提供精准指导。

上午,调研组首站抵达襄阳阳光学校,与阳光学校、松鹤路小学两校心理健康工作负责人及班主任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市教科院院长黄旭明、樊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贾向飞、市心理健康教研员游锐等领导专家全程参与。座谈会上,两校负责人分别就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汇报。阳光学校重点介绍了“全员导师制”“家校共育平台”等特色举措,强调通过动态心理档案跟踪学生成长;松鹤路小学则分享了“心理主题月”“沙盘游戏干预”等创新实践,展现学校在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中的探索成果。随后,阳光学校三位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案例,讲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生动经验。从“特殊学生个性化关怀”到“班级心理委员互助机制”,一个个鲜活的育人故事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专委会专家针对汇报内容,围绕“家校协同效能提升”“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提出“建立区域心理健康资源库”“强化教师心理急救技能培训”等建设性意见,为学校工作指明方向。

下午,戴正清教授以《中小学生心理症状的识别与干预对策》为题,为襄阳市百余名心理健康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专题讲座。戴教授结合多年研究与一线案例,系统解析了中小学生常见的焦虑、抑郁、厌学、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并重点传授“五步识别法”:观察行为异常、倾听情绪表达、分析家庭背景、评估学业压力、联动多方资源。针对干预策略,戴教授提出“分层分级”理念:对普通心理困扰,建议通过班级团体辅导、学科渗透心育等方式营造支持性环境;对中度心理问题,强调班主任与心理教师的协同介入,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学生调整思维模式;对严重心理危机,则需启动“家校医社”联动机制,确保专业医疗资源及时介入。
此次调研活动是樊城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践。区教育局党委委员贾向飞总结道:“专家的指导为学校注入了‘心’能量。未来,我们将以‘全员心育’为目标,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织密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
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携手同行。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与教师的耕耘下,襄阳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