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余洋洋)
学校旁,他们是守护孩子安全的卫士;
社区里,他们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乡村中,他们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
“红马甲”传递爱与暖,
“志愿红”散发光与热。
一个英雄名,聚起万面旗
樊城“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
持续用行动诠释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樊城区“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通过培育队伍,激发志愿服务新能量;强化保障,创新志愿服务新机制;盘活资源,拓展志愿服务新平台;专注品质,打造志愿服务“金品牌”四个方面,不断推动樊城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开创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发展新格局。

聚焦“急难愁盼”,展现老兵担当
“小同学们排好队,慢慢走,莫拥挤。”在襄阳第二十中学门口,一列整齐排列的“橄榄绿”成了亮丽的风景线。近日连续阴雨天,上下学高峰期学校门口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维护校园周边秩序,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樊城区“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护学岗分队”,他们手持指挥旗,臂戴红袖章,提前疏导人流、指挥车辆停放,在指定护学区域引导学生有序出入校园。襄阳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教师魏巍表示:“退役军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护学岗’有了他们的加入,共同携手为学生撑起护学‘平安伞’,我们很安心”。
着眼群众需求,在制定志愿服务项目时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设立“助老爱老”项目,老兵志愿服务队到养老院为老人们洗澡理发剪指甲、修理电风扇、广播等小家电;设立“校园消杀”项目,队员背着重达60多斤的消杀工具弥雾机和消毒药水,穿梭在各大校园;设立“结对帮扶”项目,走访慰问困难群体,为他们送去爱的关怀......自2022年12月10日成立以来,共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0余场,服务时长180小时,参与人数600人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聚力共同缔造,彰显服务特色
罗鹏是樊城区“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中原分队队长,2002年退役于武警安徽总队合肥市支队警通中队,他白天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晚上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后,组织队员在中原辖区开展夜间巡逻工作。队员统一着迷彩服,在沿街对重点路段和治安死角进行往返巡逻,对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劝导,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上报。同时,他们还化身“反诈宣传员”,一路播放反诈宣传标语,面对面地向沿街商铺和群众宣讲反诈防骗知识。“事情一起干,办法一起想,一方平安由我们守护。每次发布活动,志愿者都抢着报名,劲头足着呢!”罗鹏高兴地说。
樊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1+N”志愿服务模式,该模式以1个樊城区“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总队”、164个村(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分队为依托,立足村(社区)实际基层治理情况和志愿者专长技能,围绕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和居民的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巡河护河、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卫生保洁等惠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达到“集智聚力、精准出击、全面覆盖”的效果,有效推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

聚心识才用才,传播党的声音
“1948年,在襄樊战役中,李德生同志巧用奇兵,‘刀劈三关’夺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解放了老河口、古城、南漳等地,赢得了全面获胜,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这支英雄的队伍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工团’荣誉称号。”5月4日上午,志愿者梁发双在襄樊战役重要战场之一的真武山,为青年志愿者们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襄阳历史故事。
自樊城区“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遴选了来自全区各行各业10名优秀退役军人组建“宣讲分队”,他们当中,有义务宣讲党史2000余场的“党史爷爷”梁发双、有“会飞的校长”西典少年军校校长胡江涛、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胡德学、冯永柱、肖运平等等。他们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到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进行巡回宣讲,旨在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人物事迹和先进典型,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拥军热情、支持国防事业,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余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