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林梦园)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党建引领“三方联动、多元共治”工作机制,推动城乡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全力打造城市“全周期管理”樊城样板,选树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网格员楷模。樊城发布特开辟专栏《我是社区之星》,在全区范围内发掘、宣传城乡社区工作者之星,展现基层工作者风采。
刘晓琳,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现任樊城区定中门街道水星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肩负着守护一方平安的重任。既然使命在肩,唯有担当方显共产党人的本色,唯有奋进方能造福人民,唯有作为才能不负组织信任。”这是刘晓琳在今年作风建设表彰大会上的话语,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党建引领,跑出基层治理的“加速度”
如何发挥党建“引擎”作用,跑出基层社区治理“加速度”。在刘晓琳的带领下,水星台社区给出这样的答案:用“三单”解决“三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挥“小板凳”“群音汇”统筹协调、联动推进的平台作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治理的热情,创新开展“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领单”的服务机制;以“网格联动+党员带头”模式,着力解决辖区“无、破、乱”问题,并投资10万余元,建成了3个标准型“红色驿站”;争取项目和资金30万元,改善社区的阵地环境,增加居民活动场地,拓展服务功能,解决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100多件。
同时,积极探索老城区基层社区治理新机制,在插花地小区推行“三三工作法”,打造小区治理新亮点,拉近社区与辖区居民的距离。

从“心”出发,共建共享宜居家园
水星台,这个位居城市中心但两巷狭窄、人员密集的老旧社区,曾经内涝严重。刘晓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彻底解决内涝问题,改善生活环境是居民的迫切愿望。
经过多次奔走呼吁,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先后筹集200多万元,重修社区排水管网,硬化路面,并安装路灯,老旧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离不开刘晓琳的默默付出和奔波劳累。
“你的满意,我的快乐;你的舒心,我的追求。”这是刘晓琳遵循的座右铭。
社区环境改善了,居民们的文化生活如何丰富起来,成了刘晓琳思考的新方向。她在征求百姓意见的前提下,着手社区规划改造,以水星台古遗址建筑风格为基调,每家每户改造成错落有致的古风院落。
刘晓琳多方筹集资金20多万元,打造一处古色古香、文化韵味浓厚的集邻里守望、法治教育、科普宣传、图书阅览、休闲娱乐、兴趣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和德居”,在社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也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的水星台社区,家家古色古香,户户韵味浓厚。门前花团锦簇,家风家训传承延续。

挖掘资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刘晓琳在走访唠家常时发现,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深藏于此,“老樊城手艺人”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需要更多的平台展示,可对于空间不余的社区来说,如何能给百姓更多的展示平台,成了刘晓琳的“心病”。
“带队伍搭平台是我最大的责任”。刘晓琳与社区工作人员几经商讨,本着“能自己出力就不让居民费力,能自己出钱绝不让居民出一分”的原则,充分挖掘社区资源,让大家的才艺有所展示。
于是“草根艺术馆”应运而生,给居民提供切磋技艺的舞台,把社区剪纸、烙花、捏糖人等民间艺人的作品收集起来集中展示,并拓宽思路开淘宝店,让手艺人多一份经济来源,也可供居民和外地游客免费参观学习。
在居民的支持配合下,社区共建成三处“文化绿地”,居民在此休闲娱乐、读书看报、交流学习,场面其乐融融、温馨和谐。
(作者:林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