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家乡景
最深不过故乡情
今年国庆小长假
许多樊城游子返乡与家人团圆
在享受小家庭幸福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樊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这些“游子”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央聚产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屈满
离开家来到深圳很多年,这次回来发现,虽然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没有变,但是心里感觉更近了。
回家的时间短了,以前25个小时才能到,现在5个小时就到了;城市的差距小了,深圳能逛的潮品店,樊城也能逛;年轻人的时尚品味高了,满大街的俊男靓女,好“犀利”的喔;文明程度提升了,城市一样的美丽整洁。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技术中心工程师:周鑫
我家在樊城区水星台社区,每次回家都会路过火车站附近,原来在路上堵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现在随着高架桥、地下通道的修建,人流和车流的规划更加合理,之前拥堵的情况得到了大大缓解。凤雏大桥的通车,让樊城和庞公新区、东津新区的连接更加紧密,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的校地合作更为樊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张柏阳
我是地道的樊城人,近几年樊城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襄江大道的建成,这项工程极大地提高了襄阳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交通便利的同时,各大商圈的建立也为襄阳人的消费提供了场所,各种新鲜的业态也在樊城兴起,为年轻人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
同时家乡也变得越来越宜居,林立的高楼、倒映在江面的霓虹灯,彰显着襄阳的活力与美好的未来。利用空闲空间修建的一座座小型公共体育场、口袋公园,满足着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珍稀动物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樊城正变得越来越时尚。



自主创业者:胡俊辉
一下高速,便心潮彭拜起来,牛首镇上的街道,一如往昔的热闹,不同的是,路边的规划井然有序,停车位等各种交通标志一目了然;各个村子都修通了水泥路,一改往日下雨天的泥泞不堪;村子背靠的县道,也加宽了不少;家家户户的厕所已被彻底改造成现代化的卫生间,便民惠民,减少污染,必须点赞;不少村庄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特色村庄,文化底蕴日渐浓厚,增添了许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小时候,家是我想逃离的地方,长大后,家是我千方百计想奔赴的地方!


电建集团湖北公司设计经理:王鹏飞
我的老家在樊城区牛首镇,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间在外求学谋生已逾二十年,对家乡似仅有印象中的匆匆一瞥。那一瞥里有墨绿如毯的小麦田,有金黄似锦的油菜花,有泥泞小道和水泥马路的交织变幻,有矮旧瓦房到乡村洋楼的记忆重叠。无数的匆匆一瞥,经岁月无声的沉淀,展现出的是故乡巨大的改变。

楼变高了:犹记小时候,村里都是低矮的砖瓦房,下雨的时候担心漏雨,狭窄的空间,简陋的家具,一家人拥挤的过着日子。现如今,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两三层的楼房比比皆是,房屋坚固耐用,宽敞明亮,室内装修一家比一家美观,走进去便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路变宽了:从前是狭窄的乡间小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下过雨出门会担心路不好走,小孩子更是不能放心嬉戏,现如今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水泥马路已修到家门口,贯穿整个村子,道路上各种车辆穿梭自如,早些年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出行方便又舒适。

医疗制度完善了:记得小时候邻居家阿姨生病,没钱医治,耽误了送医时间,险些送命。最近几年,樊城在送医下乡、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不少资金,村民通过医保受惠颇多,买药住院都减少了不少开支。
现在
无论是走在街头
还是相聚在家
对于从外地回来的樊城人来说
感叹家乡的变化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那些回家的樊城游子们
都在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
“美化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已成为他们共同的愿望

(作者:刘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