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由“80后”“90后”技术研发人员为主组成的青年集体,研发团队组建于2014年5月,现有成员28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18人,占比64.3%。成立以来他们始终传承着铁道兵的历史使命,聚焦国家重大高铁工程,将培育核心技术和研制大国重器作为首要目标。2022年10月28日,“荆楚楷模”最新榜单发布,汉江重工高铁大型运架装备研发团队光荣上榜。

立创新前沿,激发报国之志勇
汉江重工拥有强大的高铁装备研制能力和先进的制造经验,公司一直紧跟国家高铁建设发展战略,把高铁装备研发制造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在此背景下,高铁大型运架装备研发团队应运而生。
团队成立后,以多个国家、地方及海外大型高铁施工项目为主要阵地,坚持产学研结合,在实战中推动技术革新,围绕国家关于“高速铁路大跨度简支梁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高铁运架梁安全性”“高铁施工装备智能化”等高铁重大研究课题,始终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近年来,团队先后攻克了运架一体机自动同步控制技术及自动对中驾驶技术、分体机超低位运架梁技术及快捷变跨技术、提梁机高精度自动纠偏技术等2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千吨级成套运架设备已分别在福厦高铁、南沿江铁路等项目投入使用,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以及海外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其中高铁40米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获评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同时,该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研发的大型运架装备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成为一张彰显国家实力的亮丽名片。全国最大吨位2700吨节段拼装造桥机、全国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全国最高效的分体式架桥机和运梁车等产品一项项问世,他们在装备制造中形成的中国制造标准已远超欧盟水准,获得行业认可,在国际制造标准中发挥了积极的参考作用,有力促进国内外高铁施工装备的有效对接。

突出阵地优势,培育技术人才
研发团队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依托团组织开展“导师带徒”“课题研究”“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将团队建设成培育青年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
为了激励团队青年对标优秀前辈,积极投身重大技术研发事业,迅速成长为“专家型”技术骨干,他们建立新员工“1V1”专业引导培养机制,为团队青年员工定制岗位学习计划,分配研究课题及科研任务,开展常态化学习培训和切磋交流。
团队从襄阳搬迁至武汉后,积极建立与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通过拉近与华中科大、武汉理工等优秀院校时空距离,利用他们的前沿技术优势,在结构强度计算、港口机械设计、智能化设计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团队还成立了高水平青年科研模范小组和先锋攻坚小组,按照专业领域开展针对性培训和科研立项,积极发挥青年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始终聚焦重大难题,打通技术瓶颈,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打头阵,争做科技攻关的“排头兵”。

强化使命担当,带头攻坚克难
研发团队传承铁道兵精神,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深深扎根在施工一线解决运架施工难题。
在研究目前为止国内跨度最大、重量最重的节段拼装造桥机的制造工艺及现场安装方案时,他们彻夜奋战,反复试验,主动扛起重任,击破了制造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危险程度大、安装场地地理环境艰险等种种难关,最终将造桥机研制成功,同时设计出新的工艺工法,顺利完成产品试制和现场安装。
为解决分体式架桥机过隧道难题,团队通过轻量化设计,把能取消的结构件全部取消,能自动折叠的全部自动折叠,重新计算力学设计,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强度合金钢材进行轻量化制造,让架桥机快速过隧。对比以往设备,架桥机“体重”减轻了23%,分体式架桥机通过隧道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至2.5小时,彻底解决了隧道施工难题,对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铁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研发制造世界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的过程更是充满艰辛,他们无惧风险挑战、毅然扛起大旗,首次将航空、大型船舶新型钢材用于高铁施工装备研发制造,自主设计人机智联交互系统,为“昆仑号”赋予了重量轻、载重大、智能化、高效率、应用广的全能属性。
“昆仑号”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名叫王扬,也是最晚加入的一员。在加入团队之初,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常常会手足无措,常常感到设计思路毫无头绪。所幸的是,团队负责人主动与他谈心缓解焦虑,并在设计上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最终在团队给予工作与生活的帮助下,他顺利完成了前车部件设计。
“昆仑号”作为目前我国功能最全的高铁桥梁提运架设备,集提梁、运梁、架梁于一体,智能化程度高。调试期间,面对控制系统总是出现信号延迟的情况,团队内负责电气线路研发的工程师杜小刚反复检查、严格测试,通过在关键部位加装传感器的方式,使得各个轮组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通过扫描周边环境数据,能够实现隧道内自动行驶,可完成隧道进、出口0米架梁、甚至隧道内架梁等多种特殊工况下的施工任务,能够满足24米、32米、40米不同跨度的高铁箱梁施工作业。为进一步确保架桥机在行驶和转弯过程中的安全,该团队还专门研发出一套自动纠偏系统,对架桥机轮组在行驶过程中的角度进行自动纠偏,大大简化了驾驶员的操作,驾驶员只需要通过操作方向盘,就能保证架桥机的安全行驶和精确转向。
目前,该团队自主研发的6台千吨级系列施工装备全部投产,架桥机装备笨重的关键属性被彻底改写,新装备轻轻松松穿过隧道、跨过海洋,抢占了全球高铁装备制造的制高点。

发挥团队作用,携手创优争先
团队青年员工在立足岗位的同时,重视思想引领、文化铸魂、精神赋能,他们聚力打造青年“向上向善之家”,组织开展户外拓展、文体比赛、文创开发、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青年员工奉献社会。他们把团支部作为展现青年活力的重要平台,积极开展“一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团课、演讲比赛等活动,青年员工从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截至目前,该团队获得授权国家专利8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8篇、主编专著1本,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奖1项、优秀工法1项、优秀专利4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参编中国铁建股份公司企业标准2项。团队优秀青年杜小刚冠名成立的创新工作室被中铁十一局授予“杜小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国铁建授予“杜小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优秀青年唐坤元获得中铁十一局先进科技工作者、十佳青年技术能手以及中国铁建先锋奖章等荣誉称号。
此外,研发团队曾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受节目采访。在中国铁道报文创产品大赛中,以“昆仑号”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架桥机积木模型获得大赛三等奖。此外,该团队还受到共青团中央的邀请,在第五届中国制造日活动中,现场直播讲述中国高铁运架施工装备的发展历程。
他们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研发科研成果在全国遥遥领先,创下多个世界第一,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度隆中人才支持计划(C类),2020年度由C类升级为B类,2021年度成功由B类升级为A类,累计获得隆中人才支持计划350万元经费支持。团队也在2022年度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汉江重工高铁大型运架装备研发团队正以乘风破浪、势如破竹之势谱写属于他们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