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亚男)11月7日,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印发关于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的通报,经过自评、初评、实地验收、第三方评估等环节,由樊城区申报的“无证明城市”成功入选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
作为全省“无证明城市”先行区创建的试点,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行政审批局、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区司法局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创建工作。
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

“本来要出好多证明,没想到不用我到处跑,一个承诺就解决,太方便了!”今年7月,白女士因子女抚养纠纷向樊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在无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的情况下,仅以书面承诺形式经工作人员审核,当天就在网上办好了法律援助审批手续。
今年5月,樊城区出台《樊城区减证便民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并公布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全区证明事项已由原来97项变为13项。
樊城司法局负责人介绍,樊城的“无证明城市”创建从一开始就坚持全域推进,第一时间公布《樊城区“无证明城市”审批事项办事指南》《优化营商环境“无证明城市”宣传卡》,明确代收代办、集中办理、单项受理事项,从源头上形成区直部门、镇(街)、村(居)办事标准和衡量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
由“群众跑腿”变“数据跑腿”

“以前开酒店需要去卫健、消防、市场监管、住建、环保等几个部门办理,涉及好几个证明和许可证,现在只用一个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今年3月11日,市民郑先生就在樊城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到了全市首张《旅馆行业综合许可证》。
为了让群众少跑路,樊城区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企业开办“210”模式,开通“智慧型、零见面”的便捷审批通道。制定《行政审批事项分级审批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布政府或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实行目录化、编码化、动态化管理。
目前,已实现51个高频事项全区通办,26项简易高频事项“智能办理”,59项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受理,96项便民服务事项“帮办代办”。还与27个县市区签订了战略协议,126个事项实现了跨区域通办,切实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
让“主动招商”成“主动投资”

“政府的工作效率高了,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做企业也更有信心。”企业家肖女士感慨地说。
樊城区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区重点项目云平台和“樊必成”督查APP系统。今年7月,云平台上线并投入应用,该平台可实现项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即时化、可视化,加快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覆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项目提供“管家式”服务。
此外,樊城区还推进区域统一评价工作。两年多来,已经完成三个批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矿产压覆等专题的区评工作,合计评价面积34000余亩。截至目前,已为19家企业办理完成免费享用区评成果的确认程序,近10家项目用地启动土地征收工作,极大提升了我区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速度。
“创上‘无证明城市’后,并不意味着相关审批部门可以少作为,相反承担的职责会更重”,区政府副区长徐晶晶介绍。
未来,樊城区将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继续梳理细化证明事项、推动电子证明的广泛应用、加强审管衔接、推进“无证明城市”一体化发展,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