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师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出台千名名师培养实施方案,近五年发放名师岗位补贴320余万元,开展青年教师“双培养工程”……近年来,樊城区在政策支撑、平台打造、发展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打出教师队伍培养“组合拳”,厚植教师成长的“良田沃土”。
“只有唤醒教师的发展内生动力,满足教师的进步需求,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光伟介绍,樊城区作为基础教育大区,始终把培养和造就一支以名师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青年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放在教育发展的核心位置。
为老师配“导师”
发挥名师“催化剂”效应
为了培育素质过硬的名师,不断提升名师群体的专业能力,提高区域教育教学水平,樊城区印发了《樊城区千名名师培养实施方案》,同步推进“三名”工作室(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创建和“千名名师培养”工作,使“三名”工作室成为教师的“孵化器”。
全区现有市区两级“三名”工作室36个,其中,市级21个,区级15个,形成了由工作室主持人、顾问、专家团队、学员共同组成的学研共同体。所有在职在岗的隆中名师、名校(园)长以及樊城名师、名校(园)长均已加入相应的“三名”工作室,基本实现了学段全覆盖、学科全频道。
“在教学中,学生应该‘一样’还是‘多样’?如果学生想法一样,是不是一种异样……”在襄阳市“隆中名师高蔷工作室”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高蔷提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她和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对教学中“看不见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和修正。高蔷是襄阳市“隆中名师”,她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室吸纳了襄阳市区域内及十堰市竹溪县共计30余名中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高蔷介绍,《樊城区千名名师培养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工作室已有8名成员被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襄阳市“隆中名师”称号,13名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被樊城区人民政府授予“樊城名师”称号。
樊城区通过构建教师梯级培养机制,完善“区级、镇街、校级”三级名师成长体系,引导全区每一名教师明确发展目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近五年来,全区共培养省特级教师10人、市级“隆中名师”“隆中名校(园)长”68人、区级“樊城名师”“樊城名校(园)长”330人,校级名师1229人。

变“学徒”为“师傅”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舞台”
为了让新进教师快速成长,除了常规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外,樊城区教育局还建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开展新教师“影子培训”,同时把在“千名名师培养工程”中选拔的各级名师确定为“影子导师”供新教师自主选择。“影子导师”在德育、教学、班主任、少先队等工作中对徒弟进行传、帮、带。“影子培训”实施以来,樊城区每年约有300名名师、名校长主动担任“影子导师”。
朱坡中心小学教师李雪萍作为教育部评选的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在樊城区教育系统新入职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上,前进路小学新入职教师黄玉萍成为了她的“影子学徒”。当天,283名新入职教师都选到了“影子导师”。
“要让教师队伍建设由‘一枝独秀’变成‘百花齐放’。”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李相华介绍,该区在教研上下功夫,已配齐主要学科教研员15名,教研员会深入各个学校开展同课异构、集智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了推动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名师、骨干教师,樊城区教育局出台了《全区教育系统“双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引导青年教师争做新时代的“红烛先锋”。同时,樊城区通过“三名”工作室和区、片区、学校三级教研活动等,着力提升青年党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22年,全区共完成省培、国培、市培等88个项目培训,培训教师5500人次;组织全区5400余名在职教师开展暑期线上业务集训,实现了干部教师全覆盖。
“我们每年还会开展全区基本功大比武、班主任技能大比武、班会课大比武等竞赛活动,给予教师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樊城区教育局继教中心主任朱宇红介绍,竞赛成绩可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以及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的参考依据。
通过多方法、多渠道、多平台的发展模式,樊城区12名教师被评为襄阳市“教坛新秀”,38名教师被评为樊城区“教坛新秀”,同时,还涌现出一大批青年优秀学科教师典型。

让“我”成为“我们”
打通均衡发展“阻碍墙”
随着各项教师培养工作持续开展,樊城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优秀教师、名师、名班主任群体。盘活教育资源,发挥名师“催化剂”效应,推动全区教师共同成长,使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成为樊城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樊城区普陀学校是一所新还建的学校,新入职的教师众多,但是缺乏教学经验。
“没有名师,我们选派!”樊城区教育局遴选了1名湖北省特级教师、4名襄阳“隆中名师”和多名“樊城名师”组建团队入驻普陀学校。学校在理念、管理和教研等各方面得到了精准帮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同时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
为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樊城区教育局实施了全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樊城区教育局还出台了《名师“三个一”扶助工程项目》,通过组织学科名师、核心团队到乡镇学校、选派乡镇教师到城区学习等举措,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师资配置均衡化。
“到了新学校,我一方面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以及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更多的教学体验。”语文教研员刘宏英有感而发。支教一年来,刘宏英重点解决了学校语文学科薄弱以及五、六年级教学质量不高等瓶颈问题,学生语文成绩普遍提升。
“城区与乡镇学校的交流互动,加快了樊城区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步伐。让大家眼中的名师、特级教师走出去,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齐光伟介绍,近五年,该区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500余批次,培训教师达十万余人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百余次,300余名“樊城名师”参加送教下乡活动。
“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展35岁以下青年干部储备培养工作,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提供成长的‘良田沃土’。”齐光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