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陈学政)9 月 29 日下午,秋风习习,樊城区清河二桥至清河一桥的小清河岸线热闹非凡。30 余名由政府工作人员、公益组织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组成的 “护河队” 沿河行动,用双手捡拾白色垃圾,以实际行动守护这条汉江支流的生态底色,更让 “政府 + 公益组织 + 社区公众” 的环境治理模式在实践中焕发活力。
作为连接襄阳市区与襄州区的重要水域,小清河樊城段水质已稳定达到 Ⅲ 类标准,清河二桥与清河一桥之间的河段因交通便利、人流密集,易产生塑料袋、饮料瓶等白色污染物。为精准破解这一问题,樊城区提前规划,通过襄阳市合力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组织动员、洪沟社区网格宣传等方式组建队伍,配备垃圾钳、捞兜、分类垃圾袋等工具,明确 “地毯式排查、分类式清理、集中式处置” 的作业标准。“大家重点留意草丛里和石缝中的隐藏垃圾!”现场指挥的中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连连喊话。活动中,队员们沿着清河二桥延伸岸线分工协作,年轻志愿者踩着河滩碎石打捞水面漂浮物,社区老人凭借熟稔地形清理草丛垃圾,公益组织则同步开展 “随手捡垃圾” 环保宣讲,向路过的垂钓者、散步市民发放宣传手册。经过两小时奋战,共清理各类白色垃圾 80 余袋,全部由专用车辆转运至垃圾处理场,原本散落的污染物彻底 “清零”,河岸面貌焕然一新。


“看着河道变干净,心里特别舒畅!” 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王阿姨展示着手中志愿服务凭证,让她的护河行动有了 “看得见的价值”。襄阳市合力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组织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对 “三方联动” 机制的生动实践,未来将持续对接政府需求,常态化开展护河行动。
樊城区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清理行动既是对湖北省河湖长制典型案例经验的传承延伸,更是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具体举措。下一步,该区将建立 “巡查 — 清理 — 宣传” 长效机制,支持志愿者团队建设,让更多群众从环境治理的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持续擦亮小清河 “水清、河畅、岸绿” 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