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晶)深秋的汉江,波光潋滟,水鸟翩跹。在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中华秋沙鸭、白琵鹭、雀鹰等珍稀鸟类成群栖息,成为这片湿地生态健康最生动的“评委”。它们的选择,无声诉说着樊城绿色发展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期间,樊城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交出了一份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答卷”。

“以前冬天雾霾重,现在蓝天越来越常见了。”这是大多数樊城居民的共同感受。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樊城区聚焦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021至2025年,全区累计谋划并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29个。
全区建成10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现全域大气质量实时监控、精准治理。大气污染防治从“人防”走向“技防”,从“应急”走向“常态”,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为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守护这一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樊城区重点推进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太平店镇石河畈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控考核断面——汉江白家湾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常年保持Ⅱ类,部分时段甚至达到Ⅰ类标准。全区无劣Ⅴ类水体,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人民群众的“水杯子”安全得到坚实保障。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樊城区同样不遗余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规范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严控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16.9%提升至57.7%,完成22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累计治理国家级黑臭水体2处、省级4处,推动7个行政村获评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乡村正从“脏乱差”向“净绿美”转变。

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是樊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围绕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樊城区加快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绿色改造,降低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同时,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培育绿色制造体系企业。
2020年至2024年,樊城区共获评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5个省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设计产品。航宇嘉泰、诺立信等2家企业于2024年成功获批省级绿色工厂,成为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期,樊城区将继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目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推窗见绿、行路见荫、四季常青”,已成为樊城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汉江之滨徐徐展开。从一片湿地、一群候鸟,到一座工厂、一条河流,樊城用绿色发展的实践,书写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生动篇章。在“十五五”的新起点上,这座汉江畔的城市,正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绘就美丽中国的“樊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