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胡若晨 张程宇)中原街道水云间社区位于樊城春园东路大李沟中段,建成于2011年4月,2016年1月成立社区居委会,辖区主要包括“汉江·水云间”小区和“水岸新城”小区两个集中连片的保障性住房小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由保障性住房小区组成的社区。在帮助许多低收入困难家庭和各类社会弱势群体共圆“安居梦”的同时,小区管理也面临涉法涉诉矛盾集中、邻里之间矛盾高发、住户与物业服务公司之间的矛盾尖锐等难题。针对小区治理资源薄弱、治理方式单一、居民认可度不高等难点、堵点。近年来,水云间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分类施策,着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三个驿站”,统筹多方资源力量,探索构建居民小区精细化、精准化治理新模式。
“敲门行动”察民情
“您好,我是社区新入职网格员,来您家走访一下,看看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顺道登记下您家基础信息台账。”近日以来,中原街道水云间社区开展的“下基层 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在小区内开展“敲门行动”。自从社区推行“一户一档”为民服务以来,每天都有居民将家庭变化讲给网格员听。
为了更好地落实民生政策,给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社区党委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双报到党员开展“扫楼行动”和“敲门行动”,逐户走访,重点记录、核对、汇总各类特殊群体(低收入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退役军人、高龄老人、失独老人、“以奖代补”等)的具体信息,并逐一核对、汇总,全面了解每个家庭实际情况、个性需求,同时挖掘辖区居民特长和爱好,成立扶贫助困、助老助残、维护治安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形成“一户一档”信息档案,为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社区网格员到居民家中开展“敲门行动”,完善居民基础信息台账
“一户一档”解民忧
“太好了,这样我就不用重新去开证明了,谢谢你们。”李师傅说道。因为要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手上申报资料遗失,一时无法补办,在社区“一户一档”的档案柜里,李师傅之前留存在社区的原始资料复印件被网格员找出,节约了办理时间。水云间社区按照“人群分类 服务分层 助理协作 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疫情入户排查的契机,将辖区居民进行住户信息逐一登记造册,形成一户一档,既完善资料又便于后期查阅;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将社区党务、社会救助、计划生育、低保办理等相关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办理,由专职工作人员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利用小区新建的网格工作室,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门式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社区将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深度融合,将社区网格员与物业管理人员合并使用,为居民提供24小时的上门服务,实现了服务效能最大化。

社区网格员和包保两委查阅居民新增的“一户一档”资料
“点单服务”暖民心
水云间社区的“一户一档”做法成效显著,为居民解决了办证、看病、上学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真正做到了‘最多跑一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户一档”服务管理方式下,社区大力推行居民“点单”“接单”服务,广泛发动小区志愿者、双报到党员、社工组织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通过“一户一档”绘制民情地图,形成“零距离”工作法,实现了对辖区社情民意全掌握、居民档案有档可查、居民问题对症下药、社区治理更高效。今年来,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下基层开展调研30人次,普通党员15人下基层开展调研40人次。目前领导班子确定问题清单共5个,其中涉及民生保障4个,基础设施1个;其中立行立办4个,已解决4个;列入任务清单 1个,正在协调上级部门办理中。

社区维修志愿服务队到辖区居民家中维修家电
下一步,水云间社区将“一户一档”做到随时更新,以工匠精神推动社区向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迈进,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有效畅通民意的上传下达,努力将水云间社区打造成为和谐有序、共治共享的美好社区,真正推动服务型社区的建设。
(作者:胡若晨 张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