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还是我们学校吗?”
新学期伊始,
樊城多所学校的学生们
迎来了崭新的运动场
↓↓↓

“能在自己学校的绿茵场上踢球,太爽了!”襄阳市大庆路小学11岁的学生方泽宇兴奋地喊道。2月7日的一堂学校足球训练课上,20多个小球员们大汗淋漓却个个欢欣雀跃。
这所65岁“高龄”的小学地处襄阳市樊城汉水之畔,这里自古商贾云集,寸土寸金。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高楼大厦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

襄阳市大庆路小学体育老师李涛:
“以前,学校的田径社团、射箭社团等,都需要错时在一条50米的狭窄跑道上训练,足球队篮球队训练,要么在水泥空地上,要么就得到周边的高中或体育俱乐部借用场地。更辛酸的是,2000多名学生上课间操都得错峰。”
襄阳市樊城区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的中心城区,商贸发达,是襄阳市的基础教育强区,有着“学在樊城”之美誉。每年招生季,樊城区都净增上千名学生,约等于新增一所中等规模的中小学校,城区核心区的学校更吸引了其中大部分生源,教育用地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
活动场地不足,让教育“跛”了一条腿。中心城区学校“先天不足”的窘境在全国并不鲜见。如何破局,还孩子们一片运动的空间?

襄阳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反复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决定拆除部分学校老旧家属楼,在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的同时,最大限度扩大学生的运动空间。首批目标就指向位于城市中心的襄阳市第35中学、大庆路小学、人民路小学、长虹路小学等9所“老校”“名校”。
地处“老樊城”核心区“九街十八巷”的襄阳市35中校园里,此刻充满了欢声笑语,在由旧楼房“变身”的篮球场上,校篮球队的孩子们正开心的打着篮球。襄阳市第35中副校长王奇君说:“旧家属楼和学校同期而建,年代久远面积狭小条件简陋,这次改造,既能让老师们的住宿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又能给孩子们腾出运动空间”。
拆迁伊始,工作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教师们纷纷响应。退休老教师曾庆明不仅主动找到工作组要求签字交房,更是积极动员其他老邻居:“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咱们教师得带头啊!”老住户们也纷纷表示支持,有向邻里进行政策宣讲的,还有当起了“规划师”畅想新蓝图的……
9所学校19栋家属楼561户居民签字搬家,
累计征迁50112.36平方住宅,
腾出近3万平方米场地,
投入资金4.62亿元。
除必要的教学楼、综合楼,
9所学校新建运动场占“新空地”八成以上。
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校长李远宏:
“老旧的家属楼拆除后,学校的操场变大了,还实现了‘三区分离’,学校好管理了,学生更安全了。”

长虹路小学拆除一栋老住宅楼后,新建了一个排球场和两个篮球场,本学期增设了篮球、排球、武术等多个社团项目,社团总数从10余项增加至26项。“双减“”后校园体育缺场地的难题得到缓解,运动场上,孩子们你追我赶,欢呼雀跃,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樊城区教育局局长齐光伟:
“2022年4月,樊城区教育局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大体育·阳光运动’3年行动计划,目标是让全区95%以上的学生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所有学生掌握至少2项体育运动技能等。接下来,我们会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校园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建设,为实现三年行动目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