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冠男 徐嘉欣)深秋时节,走进樊城区太平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活动室,十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做手工,笑声不断。隔壁的老年食堂里,厨师们忙着准备午餐,红烧肉的香气弥漫整个空间。
“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78岁的李大爷笑着说,“每天有人聊天、吃饭,还有医生定期来检查身体,孩子们在外地工作也放心。”
这样的温馨场景,正是樊城区“十四五”期间民生答卷的生动缩影。五年来,樊城区民政局累计支出各类保障资金约4亿元,惠及近22万服务对象,用真金白银筑牢了民生防线,绘就了温暖的民生底色。

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
“多亏了低保政策,我们一家才能渡过难关。”家住屏襄门街道的李女士感慨地说。去年丈夫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社区民政专员主动上门,帮她办理了低保申请,现在每月能领到近千元补助,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樊城区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843元/人·月和686元/人·月,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2.17%和40%。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也实现大幅提升,五年来,全区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3.7万余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2681人,对3300多户突发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
同时,全区164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并运行社区公益基金,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区慈善协会下设172个专项基金,募集资金近200万元,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在汉江街道汉江北路社区,刚通过省级审核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成果显著。社区不仅配备了无障碍设施,还建成了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站点。
“我们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800多人,现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服务。”社区党委书记王静介绍,通过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了健康监测、心理疏导、兴趣课堂等多样化服务。
“十四五”期间,樊城区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现有养老机构26家,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7%,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覆盖率达78.57%。更令人欣喜的是,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城区全覆盖,82个城市社区设置了35个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累计开展助餐服务4.2万人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
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在樊城区婚姻登记处,刚刚领完结婚证的小张夫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没想到现在办证这么方便,提前在网上预约,到场十分钟就办好了。”
五年来,全区累计办理结婚登记8586对,补领婚姻证件5065对。婚姻登记服务的提质增效,只是樊城民政优化基本社会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樊城区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儿童关爱工作网络,通过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工作站,为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五年来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补贴920.52万元,特殊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展望“十五五”:智慧养老将成新亮点
站在新的起点,樊城民政已经绘就了“十五五”发展新蓝图。在养老服务方面,将打造城区“15分钟服务圈”,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科技赋能的发展模式,全面建成“城乡均衡、智慧智能、医养融合”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未来,樊城区将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保障型”向“品质发展型”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扩大“无申请兑现”范围,实现养老补贴“免申即享”。同时,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区,让老年人享受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在社会救助方面,将创新“主动发现+精准施策+多方联动”救助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比对,防止错救、漏救现象发生,让救助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樊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的成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樊城民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幸福樊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